Q&A


Q1:何謂「科學」?基礎科學教育涵蓋那些範圍?

A1:有系統、有組織的學問,都可以稱為「科學」,它是從「哲學」發展出來的學問,因此可概分為「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我們一般所講的「科學」,大多指的是「自然科學」。

基礎科學教育,涵蓋物理、化學、動物學、植物學、地球科學、天文學等各領域。

Q2:現階段台灣基礎科學教育的弊病在那裡?而歐美等先進國家的基礎科學教育的優點又是那些呢?

A2:您的這個問題範圍很大,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我姑且分成三部分來說明

(一)師資部分:

專業師資不足,專業度亦不夠。師院數理系畢業的老師,很多去擔任導師,少部份才擔任自然科任老師,而大多數的自然科任老師,本身不是理工科系畢業,對自然科之教學,僅能就教師手冊照本宣科,甚至於因本身觀念錯誤而傳達錯誤訊息;再則,自然科課本涵蓋物理、化學、動物、植物、微生物、天文、地質……等,範圍太廣,即便是師院數理系畢業的自然科老師,亦頗富挑戰性。

(二)設備部分:

部分學校之設備老舊不堪,而且因學生人數眾多,實驗器材維護不易, 器材損毀後,經常不知道是那位同學造成的,因而常令自然科老師減少實驗課之安排,或者僅以示範性代替學生親手操作。

(三)方式部分:

部份自然科老師,可能為了避免器材耗損,或受限於教學時數,因此,經常以黑板講解代替實驗操作,這對於理解力不甚好的普通同學而言,很難意會,即使是理解力好的同學,亦喪失實驗操作觀察的樂趣,因而降低對自然科的興趣。

再則,整體上,國內基礎自然科學教育,以「室內教學」為主,很少有「戶外教學」,即使偶有戶外教學,亦常去些風景名勝地區(如:六福村、小人國、小叮噹、香格里拉….),很少有深度地介紹大自然動物生態、植物生態、岩層、地質、流星雨等大自然景觀。

Q3:學「科學」,對我的子女有什麼幫助?

A3:科學的訓練,首重觀察能力與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而不是著重在科學知識的灌輸與實驗技巧的培養。因此,觀察能力好,夠細心,觀察過程學會「靜心」,這對小孩子讀書習慣、讀書方法之養成,幫助甚大。「獨立思考能力」,更是陪伴孩子一輩子的能力,舉凡讀書、工作、遇困難時,孩子可以自己思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畢竟,父母親不可能一輩子陪在子女身邊 。

Q4:是不是打算讓小孩以後成為科學家,才讓他去上科學教室?

A4:不是的!上科學教室,主要在學習獨立思考、邏輯推理與觀察能力,具有了這些能力,未來不一定非當科學家不可,譬如,當作家、當法官、律師,邏輯推理能力一定要很好,不能前後矛盾,這就是科學能力。因此,不是非當科學家,才來上科學教室;上了科學教室,以後也不一定非走科學這條路不可。

Q5:小學、國中的基礎科學和高中生的自然科學,在學習上,有何差異?

A5:小學、國中階段,是科學啟蒙階段,因此,應該著重在科學態度(細心、恆心)的養成,科學方法的建立,而不是科學知識的大量累積;應該著重在獨立思考、邏輯推理能力之養成,而不要太著重知識層面。

如若單論「知識」層面,亦應較重在「科學原理與性質(定性)」,而不要太重視「科學數據(定量)」,舉個例子來說;小學、國中自然(理化)課本中,教導學生製造氧氣,只提到『雙氧水加二氧化錳,可產生氧氣』,這是一個「定性」實驗,它不需要教導孩子:『 多少濃度的雙氧水,若干毫升,加入若干克的二氧化錳,反應多少分鐘,可以產生多少毫升氧氣』(這是「定量」實驗 ),因為小學、國中階段的孩子剛接觸科學,只要對科學原理與性質,具有清晰的概念就足夠,至於「定量實驗」,是屬於高中、大學生該去學習的,如果,在小學階段,太重視定量實驗(如同全省絕大多數的科學教室),不僅本末倒置,更容易因此厄殺了一位很有可能未來是國際級大科學家的興趣。

Q6:科學實驗不是都很危險嗎?你們如何避免危險的產生?

A6:科學實驗,的確也潛伏了一些危險性,但是,只要實驗內容設計得當,其危險性就可大幅降低。就讓我分三個部分來說明

(一)課程內容設計:

現階段學校科學實驗以及全省科學教室,擺脫不了燒杯、酒精燈、強酸強鹼,因為,他們跳脫不出傳統的科學教育,也因此給人「危險」的印象。

如果,課程經過精心設計,使實驗內容生活化,實驗器材就在生活週遭,那麼對危險的顧慮將可降至最低。如此,實驗室的危險性就和家庭差不多,因為:實驗室有酒精燈,家中有瓦斯、瓦斯爐;實驗室有燒杯等玻璃器皿,摔破了,會割傷手,家中也有碗、杯子,破了也會割傷人;實驗室有酸鹼物質,家中廁所也有洗廁鹽酸、漂白水,也具輕微腐蝕性…….

(二)專業師資:

民國87年,台北「小科學家」發生爆炸,民國84年,桃園「駿哲」發生爆炸,都是授課教師的專業度不夠,良好科學習慣未養成(雖然都是打著「××博士」的招牌):酒精燈之添加,怎可將整瓶酒精端至正在實驗中的實驗桌?而且,酒精燈未熄滅,怎可打開酒精瓶的蓋子?(「小科學家」);鈉與鉀等鹼金屬,活性極大,需貯存在煤油中,否則,在空氣中極易氧化,在水中甚至會自燃,這是國中理化就已學到的化學知識,怎可將剩餘的鹼金屬直接倒入水槽中?怪不得會發生爆炸(「駿哲」)。

在家中,每位媽媽都知道,煮好的菜,端到餐桌前,瓦斯爐要先熄火,否則會有危險;菜刀、水果刀,不可放在桌緣,以免掉落危險。這些都是基本的習慣,這些老師們的科學知識,應該都很豐富,但科學習慣郤不良,難怪會有爆炸發生,良好的科學習慣,不僅可避免不必要的實驗誤差,更可確保實驗的安全。

(三)防火建材與消防設施:

實驗室,不比一般教室,難免需要用火以及使用酸與鹼物質,因此,實驗桌、椅、地板,必需都是不可燃,最好能抗酸鹼腐蝕。這還不夠,實驗室必需前後有逃生通道,通風良好,實驗室內四角落是否都有滅火器。這些被動的安全措施更是科學實驗室不可或缺的。

Q7:你們華陞的教育方式及特色是什麼?和其他科學教室的差異在那裡?

A7:華陞的教育方式乃在於「人本教育」及「生活化」。

我簡單介紹一下:

(一)「思考訓練」重於「知識灌輸」

讓孩子懂得如何思考問題、啟發孩子自己設計實驗,獨立解決疑問的能力,比灌輸知識還重要。因此,課堂上,華陞的學生花在動腦與討論的時間,比真正實驗的時間長,而且,實驗結果的記錄,沒有所謂「標準答案」,只要實驗過程正確,每個孩子的結果,就是答案。因此,經常有同一班同學,同一個實驗,甲認為結果是「紅色」、乙認為「橘色」、丙認為「橙紅色」、丁認為「深黃色」,在華陞,這些都是正確答案。

(二)科學就在我身邊

每個實驗皆為華順發老師「全心」編寫,所有實驗材料皆取材自廚房、客廳、冰箱、工具箱、路邊,擺脫傳統科學實驗的化學藥品及瓶瓶罐罐,讓「生活」和「科學」真正結合。

(三)「寓教於樂」

讓孩子從精心設計,像遊戲般的實驗當中,輕鬆、快樂的學習科學原理。

(四)「真正的實驗室在大自然」

將戶外教學排入每季課程之中(十二週課程中,十次教室課程,二次戶外課程,一次一主題)讓孩子自己用「心」去看、去聽、去體會,親身驗證書本上的科學原理,領悟大自然的奧秘,這也是全省(含桃園地區)同性質科學教室辦不到的地方

Q8:為什麼全省科學教室的收費(每小時若干元)總是比兒童美語班、電 腦班、珠心算班、作文班、美術班貴很多?

A8:的確,全省科學教室的費用單價的確比各種才藝班來的高,但卻不代表「貴」,因為:

(一) 美語班、作文班...等才藝班,一個班20~30人是常有的事,甚至一個班容納個50人,亦 可正常教學,因為,客觀環境上,只要老師會教,只要有課桌椅、白板、講義、麥克風, 就可以上課,但科學教室卻先天上受限於安全因素與實驗材料的準備,人數20人時已達上 限,人再多,安全就堪虞,而且,實驗材料(特別是活體)張羅不易,往往一堂課(一個半小 時)所需的材料,需準備48小時以上(例如,華老師曾為了「蚯蚓之解剖」,花了二個下午 (約6小時)去掘土,只掘出2條大到可以解剖觀察的蚯蚓;為了「有毒植物」這堂課,花了一整天,深入山區,採集15種有毒植物)。教師準備教材的時間數倍於其他才藝班,而人數卻只能是一般才藝班的1/2~1/3。

(二) 學歷雖然不是絕對重要,但因為「科學班」性質特殊,有資格教授「科學班」的老師,往往也是有資格教授大專院校學有專長的專家,學歷普遍地高於其他各種才藝班,以這些 專家的學歷、經歷及投注在科學班的時間(實驗材料之準備),再加上受教人數的限制,科學班的費用當然相對地高於一般才藝班。

Q9:為什麼你們經常舉辦戶外教學,這樣不是很浪費時間嗎?

A9:戶外教學是「華陞」的特色,也是創辦「華陞」迄今,一直堅持的理想。為什麼全省(含桃園地區)科學教室,一直不敢將「戶外教學」納入例行性課程之中?主要原因有:

(一) 戶外教學一整天,算一堂課;室內課一個半小時也算一堂課,以商業經營眼光來看,戶外教學當然不划算(要付給授課老師更多之鐘點費)。

(二)「戶外教學」對主辦者而言,不止耗費一天。戶外教學前一週,至少要先行探勘,也是耗去一天(即使去年去過的地方,今年在交通狀況、道路狀況、生態景觀方面,也許已改變,因此戶外課之前,仍是要花一整天進行踏戡),加起來至少耗去二天,才抵上一堂課,怎麼算都不划算。

(三)「戶外教學」所擔負的責任,遠大於室內課,而且持續至少八小時。每個小孩都是父母心中的寶貝,禁不起一點損傷,而戶外課的責任就大太多了,全省(含桃園地區)科學教室,誰願意自尋煩惱?

(四)「戶外教學」須多負擔交通費、保險費、額外的講師鐘點費及偶而的門票費,全省(含桃園地區)科學教室的負責人,皆不願和荷包過不去,因此,不願將之納入例行性課程之中。

而華陞只執著於「真正的實驗室在大自然」,因此堅持將戶外教學排入每季課程之中 (十二週課程中、十次教室課程,二次戶外課程,一次一主題)讓孩子自己用「心」去看、去聽、去體會,親身驗證書本上的科學原理,領悟大自然的奧秘,這也是全省 (含桃園地區)同性質科學教室辦不到的地方。

聰明的家長,您留意到了嗎?同樣排出一季十二堂課的課程表,收費也相近,而華陞堅持理想,用心良苦的地方,您看到了嗎?(華陞在草創時期,即使只有二位學生,依然堅持十二堂課中,二堂整天的戶外教學,這份執著,迄今不變)。

Q10:常常收到你們同業寄來的文宣品,經常掛出「博士」、「碩士」名師,這些是否可信?又是否絕對必要呢?

A10:「博士」、「碩士」之學位,代表著學有專精,但是是否「會教」,則又不盡然。讀過大學的家長,應該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某些自國外名校畢業的博士級教授,很有學問,但他的學問卻無法讓學生了解與接收,反倒是某些助教,講師,更能抓住問題的癥結,解答我們的疑惑。

具專業知識,能「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思考與討論的老師,就是優秀的老師,學歷僅能提供參考,更何況,許多標榜碩、博士的人,根本不敢掛出真正的學經歷(華陞的老師,敢誠實地將學歷証件懸掛在大廳)。

更有甚者,坊間科學教室,玩弄文字遊戲,欺騙家長:

(一) 掛出「A大B系老師」:容易讓人誤以為是「在A大B系教書的教授」,其實是「A大B系畢業的大學生」。

(二)「C大博士」「D大碩士」:容易讓人誤以為是「C大畢業的博士」「D大畢業的碩士」其實是「C大的博士班研究生(學生)」和「D大的 碩士班研究生(學生)」。

(三)「××學家」、「××研究員」、「××台長」,其實只是在這些領域頗有興趣的人員而已。

(四)業者習慣將歷年來,曾經在該班授過課的老師,名字全部列出,因此乍看之下「陣容堅強」,其實名單上,有些已一、二年未再上課了。

Q11:科學領域那麼廣,分工那麼細,你們華陞的華順發老師,為什麼敢「全都教」?是否太自負了?

A11:科學領域,的確很廣,一個人不可能在每個領域都精通。

正如前述,國小、國中的基礎科學教育,首重「科學方法的建立」及「獨立思考能力的養成」,而不是「知識的大量累積」,因此,只要是一位受過物理、化學、生物三大科學領域嚴格訓練, 能夠帶領孩子從事思考推理的老師,就是一位好的科學教師。

華順發老師本身專長是分子生物學(以物理學、化學方法,解決生物遺傳物質DNA問題的學問),又曾榮獲1984年全國科學獎第三名,1985年全國科學獎第一名,以他在科學路上的成長經驗及對科學的熱忱,正可提供孩子學習科學的方法。

而且,某些科學教室強調「多位老師,協同教學」──每週不同老師授課,乍聽之下,似乎各職所專,但是細究之下:甲老師對二十餘人上課後,下一次對同一班同學上課,可能是一~二個月後的事,學生姓名不可能記熟,更遑論去了解每位學生的不同特質,再針對不同特質來「因材施教」了。

聰明的家長,您認為「各職所專,提供大量知識」重要?還是「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