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封信】與15歲的年輕朋友談「學習」作者:李坤龍2014年5月24日

上週(5/17,18)是國三(九年級)考國中教育會考的日子。

承蒙恩師華順發抬愛,在5/18晚間的一場考後座談會,在這個希望訓練學生思考與表達的自然教室,讓我有機會與這些平均小我十歲的小朋友們講一些話,關於學習,學習的目標,學習與職業,興趣與能力。

考試很重要嗎?在現在的臺灣,對於十五歲的年輕朋友,讀書考試的確是生活中的一件重要事情。但是在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太多不同的標準去衡量一個人是否成功。(當然我們也可以質疑那些標準。)光是只有學業上的表現,在人生的長路來看,其實沒有太多長遠的影響力。即使是(中學期間)學業表現還不錯的我,我也有許多科目不喜歡啊,我也喜歡看漫畫、打遊戲啊,為什麼人要讀書/學習?(本文討論範圍主要以學校教育為基礎)

☆一種學習為了門檻

國中三年結束前後的考試,從以前的聯考聯招、國中基本學歷測驗、到現在的國中教育會考,都是(學科)學習結果的檢驗。當然,值得學習的事物有太多太多,例如烹飪、藝術、身體的協調,然而由於教育制度、各職業專業分工的影響,在「升學分流」這方面,學科測驗的成績的確影響很大:以前會有許多人說「不讀書的人才會去讀某某(學校/分科)」這樣的扭曲言論,現在這樣的言論也許還有、也許少了一些,但是確實已經在許多人的生命中留下影響。

學習有許多面向,但是,在學校讀書是為了考試嗎?難以否認的,在臺灣的教育體制,考試的確是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那為什麼要考試?為什麼要去追求那些「志願」學校?在我個人的經驗中,國中的學業成績讓我有辦法踏進建中的門,能讓我得以享受建中的教學風氣、同儕互動、社團學習、以及因為距離而更習於探索臺北市的校外資源(註1)。然而,也有念高職的朋友告訴我,在高職的時間是他非常快樂的一段日子,他說:那時為了準備學校考試不用念得太累就有成果,有很多實習課,例如念園藝農業的就會堆土、種菜,念畜產的就會實際去養雞、挑雞蛋等等。高中職階段的每一所學校多少會有些特色差異,考試成績就讓你我可以跨進這個門檻。念了高中職以後,到了下一階段的升學門檻,應該也會遇到升學考試,仍然會讓人有「為了門檻而考試」的感受。

如果親愛的讀者你正在這個分流的路口,我會鼓勵你一方面要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喜歡學什麼?有什麼興趣?這興趣是跟未來從事某種職業有關的?喜不喜歡念「學科」?),也同時去探聽各學校的差異與特色。或者你也可以選擇一所離家最近的學校,因為你能省下通勤的時間,而把這些時間用來認識自己、探索世界。

☆一種學習為了工作:以職業思考

我自己是念高中、大學,我有些朋友念高職、科大,路線或許不同, 不同的校/系也會有差別,請大家多聽多比較。

到了高中,還是有很多很多的考試,還是念很多的「學科」,還是要為了升大學的升學考試而努力。高中大學教育中,有許多知識內容是直接聯繫到這社會上的許多專業。身為醫生必需要瞭解人體和疾病的知識;身為電力工程師必需要瞭解發電輸電配電的知識。有許多職業的確需要專業知識,如果親愛的讀者你願意,去訪問你的父母輩,或者任何親友,去問他們:「學習到什麼知識能讓您勝任這份工作?在學校和職場上學習過程給您的收穫是什麼?」(註2)

從學校畢業之後絕大多數的人都要找一份工作。你喜歡某一份工作嗎?需要學習什麼才能作那份工作?

世俗一點的看法,我們談錢,薪水。臺大電機系/研究所的畢業生一畢業之後的第一份工作薪水也許比某些其他科系的畢業生找到的工作高出五成八成,這個很現實吧?

但是我鼓勵大家換個角度思考:

一、有很多「薪水不低的工作」並不需要高成績高學歷。我曾耳聞,在船上的技術員薪水比國立大學助理教授高,而船長薪水更高(可以是三倍五倍)。國立大學助理教授耶!他/她年輕時曾考上某所大學、一路攻讀研究所,也許留學海外,經過幾年的研讀研究取得博士學位,他/她是不是讀了很多書?是啊。相對地,在台灣,我們好像很少會聽到「海事學校的錄取分數很高很難考」,對吧?(不過在船上工作的人,一年之中會有許多許多日子無法待在家裡與家人一起作安靜的沙發馬鈴薯(couch potato)。)所以,以職業來思考時,不要只想薪水,還要去認識這份職業的優缺點等等多種面向。

二、也希望你們能逆向思考,可能有更多更多的人,他們的職業跟他們在學校學習的「專業」沒有直接的關係。大學不是職業訓練班,有一些科系(例如醫學系、護理系)的確有相對應的專業考試,但更多數的科系沒有一個對應的職業限制。

三、賺大錢的人,他所從事的職業跟他在學校所學有沒有直接的關連?請多看多想。

最後,這世界上有太多、太多種不同的工作,若不是有意探聽,還真的有絕大多數不被大眾瞭解。

☆一種學習為了工作:以興趣與能力思考

再換一個角度思考:十年前,當我還是國中生準備要升高中的時候,全臺灣有幾個人知道「智慧型手機」這名字、這概念?

有句話說「未來最熱門的職業,目前還沒出現」。科技的創新、想法和制度的創新,在這十年來創造了許多職業,十年前許多人沒有認真想像過現在的生活。相似地,你我也不能很肯定地預測十年後、你們要踏入職場的時候,社會上有哪些職業、大家過著怎樣的生活。(當然,有些事情應該不會改變得太快:我樂觀的猜測,十年後我們還是要吃東西而且愛美食,還是會生病需要治療,還是熱愛大自然。)所以,用「今天往前數二十年的職業」作為學習的目標,不是一條絕對安全的路。

那怎麼辦?要怎麼想、怎麼學?回到剛才說過的「認識自己」。

在此時我來講個故事。

臺大動物系學姐李芸嬋,她很喜歡電影,在高二一整年看了一百多部電影。進入臺大動物系之後,她的大學加碩士六年充滿了動物學,但是當她畢業之後她想了想覺得這不是她要的長久人生道路,於是她基於自己的興趣去探聽、去尋找機會、去培養能力,仍然可以進入電影界工作,並且運用她在生命科學領域鍛鍊出來的組織計畫能力,而成為某一年身價最高的副導演。

(延伸閱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nMv5bA7EII 系列影片)

學習,是為了要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想想:拍攝<賽德克巴萊>是在山區,在山區你要怎麼為整個電影劇組的團隊訂一千個便當?

「你很喜歡什麼」,這是你的興趣。依照你的興趣,運用你手邊的資源(註3),去培養你的能力。

有的人喜歡每天過重複的穩定生活,有些人喜歡求新求變;

有的人喜歡到處與人接觸,有的人喜歡自己安靜工作。

在這個考完會考的時刻,適合回顧過去、也想想未來,不如就花個十分鐘半小時想一想:在學習過程中,你喜歡什麼?五年十年以後要踏入職場,想選怎樣的路?

我們是人,我們跟其他動物不一樣就在於我們會反省,請大家花點時間想想。

☆一種學習為了認識這世界,為了美,為了快樂

這個世界又大又複雜,不論是閱讀書本、照片影片、旅行或者單純的聽一則故事,總是有些時刻能讓人感到美好吧?

有人喜歡瞭解如何使用管理學的方法來帶領一支球隊(ISBN 9789868703643),有人想知道世界各國為什麼會發展成現在的樣子、有些是強國、有些窮國(ISBN 9789868879348),有人想知道星球、星系的起源與變化(http://prospect.phys.ntu.edu.tw/),有人讚嘆地球上百萬千萬種的生物的多采多姿、並且想知道這些生物是如何起源如何變化(我是學演化生物學的,快來跟我聊天)。

在考試門檻和工作需要之外,有更多的學習是為了快樂。逛逛書店,或者只是看一支電視節目,都可以是快樂的泉源。

所以,現在考完了這場教育會考之後,短暫地離開課本,好好去思考,去感受吧。


註:

#1 即使你不在臺北生活,也可以在自己的住家/學校附近使用圖書館,可以利用課餘時間參加各種活動、演講、課程。例如我高一時參加的 中央研究院高中生命科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名字好長啊),這計畫就有來自臺灣各地例如台中、花蓮的同學週六通車來上課。

#2 醫生在執業中不需要每天考紙筆測驗,醫生需要的是「能幫助病患和個案的能力、愛人的心、抗壓力」。「學術」的顛峰是博士,博士需要的也不再是是非選擇題,而是「有能力拓展知識的邊界、對我們生活的世界重新思考」。

Matt Might 圖解:什麼是博士 http://newgenerationresearcher.blogspot.tw/2010/08/phd-illustrated-guide-to-phd.html

#3 不要只想著「個人努力一定能讓你成為鋼鐵人」,在個人努力之外,「家庭和社會支持」也會造就一個人。

我的家庭支持我安穩就學不必擔心生活開銷,我國政府提供教育諸多補助,才能讓我有這些經驗和想法。

個人努力的確重要,但是如果一個很厲害的個人待在一個很差勁的社會,也無法以一人之力扭轉一切吧。


(後話)

說來慚愧,因為我也不是什麼功德圓滿、衣錦還鄉的somebody,竟然就擁有這樣一個舞台;

那我也只能誠懇地分享,試著讓聽眾覺得沒有浪費時間。

面對二三十個十五歲的年輕朋友,其實自己並不瞭解每個人,每個人的興趣和習慣也不同,再加上時間的限制,因此當天的談話只能講這些廣泛的內容,無法針對各種分科領域作更細緻的討論。

若要深入討論就需要時間或者再開一篇了。

有很多課題是我們二十幾歲這一代和他們十幾歲這一代要共同面對的:世界政治經濟發展會給我們什麼?中國或各國崛起之後會影響我們的環境、我們的工作,能源議題上,石油還能撐多久?核電在未來五十年的人類文明會佔多少比重?大家都愛吃黑鮪魚的話十年後是否會吃到絕種?教育會偏向職業訓練還是培養一個有思考能力的公民?

(我已經無法掌握他們這一代的流行文化了。)(還是一次做好一件事吧。)

附註:

李坤龍

2003年 國中基測300分滿分

錄取建中數理資優班

錄取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資優生

2006年 國際(生物)奧林匹亞競賽金牌

保送台大生命科學系

2012年 台大海洋研究所畢

2016年 日本OIST大學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

(OIST是一所國際化的新機構,工作語言為英文、大量招募非日籍師資與員工,2012年才開始招生,只收博班研究生、沒有大學部學生)

【第二封信】我的兩個兒子與華老師李坤珀李坤龍的媽媽---明鳳

早在老大唸小學時,我在偶然的機會,參與了華陞辦的親子活動。那天一起去玩的家長並不多,一路上,我注意老師的教學內容,並盯著兩個兒子的安全。看華老師似孩子王地帶小朋友在泥塘裡尋找小動物,或在海邊認識各式動植物,我便默許若有機會,我們還要參加他的活動。因此,我大概與華陞出去玩了3次以上吧!

一直到老二坤龍國小六年級。他說對自然科學有興趣,而哥哥那時已國二,課業較忙,沒空一同出遊,於是我讓坤龍參加華陞在週六的課程 —「科學資優班」,讓弟弟在週末時不寂寞,也不影響哥哥的作息。誰知,沒多久,兄弟竟然都喜歡到華陞找華老師聊天,聊甚麼,我並不知道。哥哥在建中的三年,也常自己跑到華陞。而弟弟在國二以後,竟然每週課後都抽空要與華老師聊天。那時我片面了解,他倆與華老師是無所不談的,他們尊敬他、崇拜他。看到孩子們的笑容,我放心他們與華老師在一起。

當弟弟國三之時,課業壓力大,在學校同儕之間覺得沒有知心夥伴。而華陞週末課程裡的幾個同學是他比較談得來的。坤龍的理想與抱負也在那個地方找到傾聽對象,當中,坤龍偶而表現強勢、偶而表現無助,都在華老師的細心協助中,被接受,也被鼓勵。

哥哥在建中的三年當中,華老師安排了數次的座談會,讓孩子們與坤珀討論讀書的方法……等等。今年弟弟也上了建中,92/12/20華陞又辦了這樣的座談會,讓坤龍談談讀書方法與生活安排……等等!我這個媽媽在教室外面,感受到的是華老師的偉大,他陪我兒子成長,讓我兒子可以在台上與學弟妹們侃侃而談,這不只是我兒子的榮耀,更是華陞子弟的幸福。


附註:

李坤珀(兄)

89年 桃園國中普通班畢業

錄取建中數理資優班

錄取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資優生

91年 高二時參加生物奧林匹亞競賽,全國高一~高三參賽者中之前十名

92年 保送台大生命科學系

李坤龍(弟)

92年 桃園國中普通班畢業

學測300分滿分

錄取建中數理資優班

錄取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資優生

94年 高二時參加生物奧林匹亞競賽,全國高一~高三參賽者中之前十名

【第三封信】游子權自傳──我思,我在,我學習

與眾不同的選擇

十八歲,是個羽翼初豐的時節,雖不再是乳臭未乾、懵懂無知,卻尚不至於深諳世故、見聞廣博。本來,我們該輕輕展開雙翅,探索世界的未知,許多莘莘學子卻甘願被深埋在測驗卷中,只因他們嚮往一張漂亮的學測成績單,就連科學班的學生也不例外。身為科學班的學生,本來該在高中三年級到大學端修課,許多同學卻寧願只參加必修的微積分,其餘時間花在複習高中的社會科,但我卻不甘心,我問自己:太史公司馬遷與我年紀相仿時就已壯遊天下,遍覽名山大川,故能「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難道我要我的十八歲青春,輕薄得只剩幾張複習卷?難道我願意我的人生,單調只剩下那多選一的選擇題?

不!

我的歲月不值得如此被賤賣給那些空洞的答案卡!我聽從我自己內心的聲音:我也要像司馬遷一般,在青春的歲月中,在浩瀚的學海中與豪俊交游,養成我的浩然之氣!於是,我按照科學班應有的學程規劃,依據我自己的興趣,在中央大學開啟了十三學分的挑戰直至今日。我了解到,被自己的熱情與求知慾所驅動的探索,是如此的大快人心!而我知道,我今天之所以能看得比別人更遠更不顧流俗,乃因我的成長過程中,一步步的登上許多「巨人」的肩膀……

華陞──科學的啟蒙、讀書態度的養成

在一次偶然的機緣下,透過國小老師的介紹,我踏進了華順發老師所開設的「華陞自然科學教育中心」,正如同孔子曾經說過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在他的課堂上,他從來沒有設定「標準答案」,而是帶領我們親手操作一個個實驗,並且發下「討論單」,讓每位同學都獨立沉思過後才收回並針對同學的答案一個個解說。在他的教導之下,不僅使我了解正確的實驗方法與嚴謹的科學態度,更使我看見以「理性」激盪出來的絢麗火花,讓我在與班上同學切磋的過程中,得以鍛鍊自己的邏輯思考,以理性嚴謹的態度剖析生活中的一景一物,漸漸提升我的科學素養。

除了科學教育之外,華老師更是我人生路上的一盞明燈,他曾對我們說:「年輕的時候,每個人都是陶鑄中的初坯,每個人都有成為鐘鼎名器的可能,在想成為什麼,和真正成為什麼之間,是需要『刻骨銘心』來填補的。」並告訴我們許多於各科學競賽有優異表現的華陞學長姐,是如何自國中就開始努力苦讀的。這番話影響我十分深遠,也讓我了解使我積極把握片刻光陰,努力充實自己。

另外,面對十二年國教甫上路,一時間國中出現許多人,為營造完美多元學習表現而無所不用其極時,他也告訴我們「不因積德方行善,豈為功名始讀書?」告訴我們學習是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對問題找到最有效的解決方法,唯有不為了考試、為了分數而讀書,才能以不變應萬變。這些觀念,都與父母的教育理念一拍即合,也讓我清楚明白學習的真諦與理由,在家庭的支持之下,也形塑我「為自己而學習」的良好讀書態度直至今日。

而我,也將秉持一貫的、樂於求知的初衷,懷著赤子之心在學海盡情探索,堅持把握每分每秒認真向學,因為我相信──青春,是一條不可逆的化學方程式,唯有把握當下的反應條件,才有最精彩的能量釋放!

附註:

游子權

2014年 錄取武陵高中科學資優班

錄取國立清華大學物理資優生

2017年 武陵科學資優班畢業

錄取中國北京大學

錄取中國清華大學電子信息類

【第四封信】家長來信

2016.02.19.詹子瑩媽媽在華老師FB的貼文:華老,您是子瑩對自然科學興趣的啟蒙恩師,也是教她詳做讀書計劃的教育家!…您的子弟兵成就非凡的何其多!瑩還有很多要向老師和學長姐學習的!...最重要的還是感謝您的栽培…謝謝您!

學生家長周怡文小姐:『華老師 您好:其實我是有感而發的講出這一句話:「在台灣,找不到第二位像您這樣優秀的老師了!」,除了理念好以外,還非常願意用心付出、全力投入,不計成本、確實執行。在我來看…您不只是在傳授知識,更是在救台灣的教育…我真的,打從心底敬佩您!!!很多人讀了一輩子的書,都還不知讀書是有方法的,並且沒能找尋出自己真正的志趣所在。

我以前常常覺得無奈,也常常向孩子的爸爸抱怨,住在桃園無法像台北那樣擁有好的學習資源,但昨天得知…竟然有學生,遠從台北、台中、苗栗來上華老師的課,突然覺得自己可以住在桃園”很幸福”。

感謝您花了這麼多的時間讓我們家長瞭解您的規劃,接下來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上課的過程中,戶外活動的課程裡,如果有我們身為家長可以盡一點力的,請華老師隨時開口,只要是非上班時間我們都很樂意協助喔…』

2016.05.09.【家長楊春華來信】昨日母親節,破例地辦了一場給想了解華陞科學教育的家長的座談會,一位住台北市內湖區的家長,在座談會後收到我寄的e-mail後,寫了數百字的回信--------------------『華老師 您好:昨日聽完您的說明,我們很感動,也很敬佩並深深感受到您對於教育的那股熱忱,如果社會上能多一些像您這樣有熱情又有理想的教育家,我想台灣社會必定是可以走在更良善、更美好的路上。------------我一直認為,如何讓孩子樂在學習,享受過程,好老師扮演重要角色,因為任何學習的過程當中必定有其自然發生的挫折,好老師的引導很重要,帶領他面對挫折,引導他思考方法,解決困難,一次次由失敗中得到信心,只要肯動腦想想就會有辦法可以解決,這就是成長的養分,這才是比分數更重要千倍萬倍的事,父母只要幫孩子找到好老師就好了…….

最後, 真的謝謝老師,台灣社會就是需要像您這樣有熱忱的教育家,關心孩子志向的探索,鼓勵孩子找到自己,來改革目前還是以填鴨式教育為主的現狀,希望有愈來愈多孩子給您指導,愈來愈多孩子受惠,將來這些孩子長大也會認同這樣的教育理念,一顆善種子,日後變成大樹。楊春華 敬上 』

【第五封信】魯世譽之自傳

我家住在桃園縣八德市,與祖父母、父母三代同堂,一家和樂融融。因為我是獨生子、因而得天獨厚,所以他們特別重視我的教育。從小學起,家中購閱的圖書比玩具多,休閒時間中要求看課外讀物又比看電視卡通多。而其中先後訂閱了牛頓、發現月刊、科技時代、科學人等雜誌閱讀,在啟蒙階段中奠定了對科學知識的良好基礎。養成無書不看、無書不讀的習慣,在這裡我要感謝他們悉心照顧與啟迪。

記憶中,小一暑假時曾參加了華陞自然科學教育中心所舉辦的科學夏令營,從中體會到科學的樂趣,也進一步瞭解到科學的奧妙。於是從小二開始,利用每週兩小時的時間研習自然科學。培養實驗、觀察的能力,一直到國中畢業,長達八年之久,從未間斷。期間在小五時,第一次參加科展,就榮獲桃園縣境內的化學組第一名、全國佳作。

國中就讀於桃園縣立建國國中英語資優班在學三年期間,學業成績皆能保持在全校前三名。今年國中基測後,原計劃至台北念建國高中,但因為國立武陵高中數理資優班注重數理科學研究教學,因為它一直是我夢寐以求的首選學校,很高興能在近五百名學生參加甄試競爭中,以第四名的成績錄取,所以就近選讀。因此對於未來朝數理科學研究充滿信心與期望。

我很幸運遇到一位好師長─華順發老師,在他的帶領之下,曾參訪許多的學術機構,如中央科學研究院、台灣大學、清華大學....等頂尖學術研究機構與大專院校,在一次又一次聆聽了教授們的講解後,對台灣科學教育環境充滿更多信心!特別是一次在台大鄭登貴教授的分享研究報告中,透過他深入淺出的講解,得知生命科學在未來科學研究扮演很重要的角色:例如利用基因移殖技術可以治療人類的某些不易治療的痼疾,以某個基因植入細菌的質體內,令其產生患者所缺乏的蛋白質,再予萃取,用以順利治療患者.......,諸如此類,這是一門深奧與具有意義的科學,讓我更加深了對生命科學的認識。又經華老師的推薦,閱讀諸多相關的書籍,如:自私的基因、達爾文大震撼、細胞反叛、追獵癌症、觀念生物學.....等書,以充實自己。欣逢本次中研院植物暨微生物學研究所「高中生命科學資優生培育計劃」甄選,因為有興趣、因為有選擇,如果有機會、如果可如願,世譽願意以最高鬥志,最誠懇態度加入研究行列,以生命科學研究為畢生職志。



附註:

魯世譽   武陵數理資優班畢業

中央研究院生命科學資優生畢業

2016年 大學指考全國榜首

台大醫學系全國榜首